瑞安法院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

发布时间:2024-12-19 13:55:13 访问量:213

11月23日上午,瑞安市人民法院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,通报今年以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经验及成效,并发布相关典型案例。市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及市属媒体记者应邀参加。

会上,瑞安法院党组成员、副院长诸葛伟通报了今年以来瑞安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。

2021年1月至10月,瑞安法院共受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2484件,办结2501件(含旧存),诉讼标的总金额5.4亿元;受理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件1769件,办结1550件,执行到位金额约2.7亿元;受理企业破产案件71件,盘活资产2.1亿元,释放土地资源21.8亩,房屋面积3.6万平方米,化解不良资产6.3亿元。

近年来,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重要指示精神,瑞安法院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,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,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,始终把持续助推优化营商环境、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作为重点工作,发挥司法服务保障作用,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。

数字赋能,参与诉讼更便捷

全面建设集“调解指导、纠纷化解、线上诉讼、普法宣传”等功能于一体的“共享法庭”,延伸司法服务触角,打通纠纷化解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让当事人足不出户,即可享受到优质司法服务。截至10月底,瑞安法院已在全市设立共享法庭172家,并同步开展化解矛盾纠纷化解、普法宣传等工作。

作为“浙江全域数字法院”第二批试点单位,瑞安法院创新开发“破产智审”系统,全面覆盖破产案件立案、分案、办理、查询、统计和电子卷宗自动生成等6个主要流程25个环节,债权人在家里就可以满足诉讼需求,一次也不用跑。联合金融监管部门,率先在全省基层出台纪要,加强金融机构参与和支持破产程序,提升管理人的履职便利度,降低破产程序成本。

创新机制,商事审判更高效

专门成立了民商事案件集中送达组,出台电子送达实施细则,优化送达流程,优先采用手机短信、移动微法院、电子邮箱、微信等即时电子通讯方式,提高送达效率,截至10月底,瑞安法院平均送达天数缩短6.95天。推进案件繁简分流、轻重分离、快慢分道,实现简案快审,繁案精审。发挥民事简易程序、小额诉讼程序、督促程序等制度功能,提高审判效率。

充分发挥律师、行业协会、退休干部、乡贤、大姐队等各类调解主体资源优势,为诉讼当事人提供多种纠纷解决方案。加强示范诉讼、示范调解的引导作用,以个案示范处理带动批案纠纷的高效化解。截至10月底,共诉前化解纠纷6141起。牵头打造在线赋强公证平台,通过实人认证、实时音视频、签名及电子存证,在线赋予借款合同债权文书公证强制执行效力,从源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。今年已完成金融借款合同在线赋强公证55件。

高效执行,权利实现更快捷

出台《不动产司法处置“一件事”指引(试行)》,开立不动产司法处置“一件事”平台,协同资规局、税务局、住建局一门联审、一次办结,实现“法拍房”过户办证在瑞安法院“一地完成”。截至10月底,线上查封房产2814套,发起联审56次,实现不动产在线过户办证20套。协同车管所、公积金管理中心推行“一件事”改革,线上查封车辆3685辆,使用一件事平台冻结、扣划社保金、公积金3次。

对涉及财产处置的执行案件,灵活适用财产评估,以当事人议价、定向询价、网络询价等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方式,缩短财产处置参考价确定期限,切实降低评估拍卖成本,加快执行效率。截至10月底,共挂拍477件,财产处置全部通过网上拍卖方式完成,既不收取佣金,也不收取任何拍卖辅助费用。已通过网络司法拍卖处置财产359件,成交金额3.58亿元,节约佣金500余万元。

大力推进执行审计试点工作,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,今年已移送执行审计20件,促使8件案件执毕或和解,到位金额1740余万元。推动优化“自诉+公诉”拒执联合打击机制,持续提升拒执犯罪打击效率,今年已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案件47件62人,同比分别上升67.9%和82.3%,刑事制裁28人,切实增强执行威慑力。

健全自动履行和信用修复制度,给诚信履行的当事人依法减免案件受理费、执行费,出具自动履行证明,给予信用修复和授信融资支持等多项“红利”。对于有自动履行意愿的被执行人,可暂停对其适用信用惩戒,并提供“活查封”“应急转贷”等司法保障服务。今年已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完毕918件,出具自动履行证明61份,减免执行费75480元。

会上,瑞安法院还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,包括股权转让纠纷、股东知情权纠纷、追收未缴出资纠纷等3个案例。

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,瑞安法院将继续创新工作机制,优化审判流程,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,进一步深化“当事人一件事”改革,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优质、高效、便捷、透明的司法服务,为我市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,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标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